最新目录

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

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几年,各地积极落实教育部“三级课程”的要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按步就班,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有幸了解了几处学校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情况,

近几年,各地积极落实教育部“三级课程”的要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按步就班,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有幸了解了几处学校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情况,也促使我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部分学校的成功之处

第一,很多学校都认识到了校本课程的重要地位,并已经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很多学校都认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山东荣成27中结合沿海优势,开发的《海带文化》;济南稼轩中学立足于本校有专门的琴房和陶艺馆的硬件投入,开发了《陶艺》《钢琴》等课程,还结合学校所处位置是辛弃疾老家的优势,开发了对“辛弃疾”研究的一系列课程;金城中学结合学校地处金矿产区等优势,开发了“金山银海摇钱树”系列课程。这些都是各校立足本校特点,挖掘、整理出来的有代表性的课程,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第二,不少学校运用“超市”的经营特点来经营课程。如北京十一学校就有265门学校课程,其中17门属于必选,另有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和272个社团等,这些数字背后的实质就是努力让课程的发展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实现学生入校一色,出校精彩的目的。

第三,很多学校都注重对校本课程与统考学科进行整合。李希贵说过:“任何改革都不能以丧失学科成绩为代价,否则是不现实的事情,而且是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为了实现校本课程与统考学科的结合,不少学校都鼓励本校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开发与本学科相整合的课程。如有的学校把微机课与探究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微机操作技巧的同时,运用强大的网络,组织学生开展研究,还有的学校整合了物理、数学课程。

二、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些思考

综观各地,各校对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精彩纷呈,创新思维随处可见。在肯定大局的同时,下面笔者谈一下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些思考。

第一,有些课程的编写者对课程的严肃性尊重不够,过程粗糙。既然是课程,就必须具有课程的严肃性,不能几个人编本书,到印刷厂印出来,就定为课程,质量不高不说,还出现了错别字等低级错误,甚至在有的学校印发的“乒乓球”课程中,把奥运冠军们的照片都弄混了。学校应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组员要明确责任,严格把关,高标准、严要求的完成相关工作。

第二,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注重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只有让校本课程开展的初衷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在规划课程前,学校要做好调查,选好切入点,因为那些没有生命力的课程即使开发出来,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第三,对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能简单处理。如校本课程中的《小草在哭泣》,学习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切大自然的植物,而生物课中《身边的小草》,它更强调小草的生物属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和语文课本中都有不少的文言文篇目,《传统文化》侧重于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而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则更加注重学生文言文方面的素养提升。学校一定要抓住这些课程的特点,做好它们的整合工作,绝不能简单处理。

第四,校本课程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承受力”,假如学校的老师总共不到百人,却计划开发出几大体系,共近二百门的课程,这么多的课程,谁去开发?开发了怎么教?有可能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呢?恐怕相当一部分所谓的“教材”印完了,除了迎接上级的检查外,它的使命也就结束了。一哄而上,搞形式主义,只能劳民伤财。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数量并不一定越多越好。

第五,不同学段的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互相衔接。如红席编织是某地的一个特色产业,于是当地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以红席为素材来编写校本课程,但假如三处学校编写的教材都是以红席的历史、红席的编织材料、红席的编织技巧等知识作为主要内容来进行编写的话,三个学段的内容会不会重复呢?能否不同学段设计不同梯度的学习内容呢?汉字的书写、果树的栽培、剪纸等课程的开发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第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与“课程标准”相适应,与地方教育部门的要求相切合,否则只会成为短命的课程。有些学校把鲁迅的作品进行整合,鲁迅的作品分布在初一、初二、初三各个年级的课本中,假如学生在各个年级照常学习,那还有整合的必要吗?假如进行了整合,放到哪个年级学习最好呢?如果把学习的时间放在初一初二,可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过议论文呢,他们又怎么能深入地理解鲁迅杂文的“如投枪,如匕首”的议论风格呢?而若放在初三学的话,毕竟毕业班时间紧、任务重,中考又是很激烈的选拔性考试,也不合适。因此,整合需慎重。

文章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网址: http://www.sxdsjyrs.cn/qikandaodu/2021/0701/661.html



上一篇: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地得
下一篇:汉韩名词性定语后的和隐现现象的对比分析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投稿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编辑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版面费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发表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