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小米LOGO“再造者”:不懂数学的设计师不是好艺

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月30日,小米春季发布会的第二天,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首先在发布会上宣布公司将更换使用了十年的LOGO,保持之前的橘红配色,整体的形状由原来的方形变成了圆形。 据了解,这套

3月30日,小米春季发布会的第二天,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首先在发布会上宣布公司将更换使用了十年的LOGO,保持之前的橘红配色,整体的形状由原来的方形变成了圆形。

据了解,这套作品由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亲自操刀,提出全新的设计理念,为小米品牌视觉融入东方哲学的思考 。据说这套设计耗时2年,小米支付了200万人民币。

然而,这一套设计刚被发布出来之际,并没有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甚至有人在网上直呼“雷总被骗了”。而原研哉此后在一段视频里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

↑小米新旧LOGO对比 图据网络

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日本设计中心,对方称由于与小米公司签订了保密合同,因此无法接受媒体采访。

小米新LOGO灵感:用数学公式展示艺术之美

小米新LOGO刚一发布出来的时候,许多网友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表示不理解。很多人都说“看不出什么变化”,新LOGO只是从方形变成圆形,认为这个LOGO不值得花费2年时间去设计。在网络上,一时间出现了对小米新LOGO的群嘲。

↑原研哉解释设计理念 图据网络

在一段视频独白里,原研哉解释了他的设计理念。他说:“我认为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态。因此,人类与科技是不断接近的。”他表示自己在这个LOGO里引入了“Alive”概念,赋予“科技”以“生命感”,以回应雷军创立小米的企业理念。他强调:“这次的设计不仅仅是针对形状,更是针对内在的精神。”

另外,原研哉在视频里还特别提到了一个数学公式:X

^n+

y

^n=1。他用这个公式来验证从圆形到正方形之间的各种形状。将各种变量n带入这个数学公式的话,从圆形到正方形之间将会呈现出各种美丽的形状。经过24种不同比例,原研哉最终选择了介于圆形和方形之间的n=3的图形。

↑原研哉为小米重新LOGO时选择了n=3 图据网络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得到了雷军的完全认可。他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新LOGO为小米品牌视觉融入东方思考”。据了解,在2017年2月召开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七届年会”上,雷军重申了 “新常态”的概念,小米要做类似于无印良品的产品,人人可以负担,但是有品质的一种常态生活。

据了解,除了重新设计LOGO之外,原研哉此次还为小米重新定义了品牌精神、CI规范、VI规范还设计了环保袋。

设计历程:从丰田到伊势丹再到无印良品

据了解,为小米重新设计LOGO的原研哉是创意设计机构“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人物、武藏野美术大学基金会教授、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被公认为是日本平面设计界的代表人物。

原研哉的好友兼工作伙伴深泽直人就说:“原研哉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往往能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信息,再将这些无形的信息转化成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图像,这不是一般设计师所拥有的能力。”

↑原研哉部分设计作品 日本设计中心官网截图

对于各界的美言,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应该是一个抱设计理想来生活、来活下去的人。就好像一个在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我每天都在进行概念设计、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这些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做好的工作。”

原研哉所在的日本设计中心实际上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公司,简称NDC。它成立于1959年,是为了促进日本广告设计的发展及质量水平,由如今已是各自行业巨头的公司——朝日啤酒、东芝、丰田汽车、尼康、旭化成、新日本制铁、尼康、日本钢管和野村证券,共同出资而设立。

为此,该公司召集了日本高水准的设计人员、广告文案创意人和摄影师。他们的业务不止限于产品设计、平面设计项目、包装、空间的设计,并发展成国际上规模非常大的设计公司。美国顶尖创意杂志《Design Review》评选出了2017全球十大设计公司排行榜单,其中NDC是入围的设计公司之一。

原研哉1958年出生在日本冈山县,1977年考入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师从向井周太郎学习设计学和设计符号学。武藏野美术大学是日本学科领域分类最多并且教育规模最大的美术专门高等学府,是日本规模最大的艺术大学。

文章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网址: http://www.sxdsjyrs.cn/zonghexinwen/2021/0406/509.html



上一篇:线性回归方程,一直是高考数学的热点,收好这
下一篇:高中数学的精髓:数、函数与导数,颠覆很多人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投稿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编辑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版面费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发表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