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丨刘本部:我愿做那把醇厚深沉的低音(2)

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隔离分教到回归主流,从缺陷补偿到潜能开发,采用指语法、手语法、口语法、听语法和综合法等,训练听觉障碍学生获得人际间的沟通,增强社会适应

从隔离分教到回归主流,从缺陷补偿到潜能开发,采用指语法、手语法、口语法、听语法和综合法等,训练听觉障碍学生获得人际间的沟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不仅如此,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辅导学生就业。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驱动特殊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之外,还要为广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式。他们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全国听障教育示范校”和“国际知名特教学校”。

提及“理想中学校”,刘本部希望有一天能打破世俗的藩篱,建设一所全纳式学校:这所学校能够接受学区内的所有青少年儿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价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全纳社会奠定基础。

在具身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跟绚烂亮丽的小提琴手相比,低音提琴家往往只能在后排角落里黯然。一般人很少会意识到它的拨弦、拖奏发出的波涛、隆隆的自然泛音,也是美妙乐章的重要部分。

确定了学校发展战略,怎样优化管理、师资和教学质量呢?刘本部要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于立足于教育规律和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实践中研究。他带领老师们做“影子学生”,以此调动自身的感受力、洞察力,在衣、食、住、行、学的真实场景中触摸学生的第一感受。协同特教前辈和专家做“一生一案”的档案建设与研究工作,快速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康复阶段、学习情况。与学校里一线教师、职工、后勤人员一起挖掘典型案例和细节故事,摸索总结优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课堂形式、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成长进行阶段性评估……

在课程改革方面,他发起“每日一句”的聋校作文教学探索,对语文自主学习和数学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反复探究,将开放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和信息技术等多项选修课进行小范围试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医教(康教)融合”,针对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解决学生语句颠倒问题,不断探讨课堂教学的改革。

“培养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需要数年时间。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情感和专业投入。”为帮助教师们更专业、更有体系的提升,刘本部和骨干教师一起搜集整理大量的“启聪故事”、“教育案例”和教育札记等,在实际案例中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与系统学习。

为了让新入校的老师能尽快掌握手语沟通的技巧,仿照实用英语手册,刘本部主持编写了《实用手语》这部工具书。凭借这本书,即使从没接触过手语的人,也可以参照图例,快速掌握与听障儿童交流的基本方法。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教专业的研究生孙亚男老师,毕业后进入中心聋校,通过《实用手语》这本工具书,快速搭建起与学生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如此,孙老师尤其关注课堂反馈与课后交流,将手语理论和运用场景融合,真正让语言“实用”起来。

康教一体,搭建语言康复中心

跟传统的学校不同,青岛市中心聋校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听障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所和康复中心。听力障碍很大一部分是先天性的,之所以民间会有“十聋九哑”的说法,是因为早期语言能力的形成基本要靠模仿,如果听不见,自然也就无法模仿。

“正常人的听力能听到25分贝以下的声音,仅能听到60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属于残障性耳聋了,也就是听说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应该需要通过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进行有效的听说康复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能听会说'、消除或缓解沟通障碍。”为此,刘本部和聋校非常重视听障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学校的雨萌园学前康复中心是山东省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定点机构”,也是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指定的“医教结合师资培训基地”。

康复中心配备了多名具有国家级助听器验配资质的听力师和高级康复师,由听力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三个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了医教结合师资队伍。学校还与华东师范大学达成深度合作,引进了以“康复云”为代表的一系列康复技术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新途径。

刘本部说,我国的特殊教育水平在日益提高,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残疾儿童未来的发展,不仅要靠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推动,更需要从政府到社会的全面关注和支持。“从国际化的视角来看,我国的特教事业这些年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残疾人的教育问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网址: http://www.sxdsjyrs.cn/zonghexinwen/2022/0224/1044.html



上一篇: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快乐数学系列教研
下一篇:草场街小学开展“认识人民币”主题实践活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投稿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编辑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版面费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发表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