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丨刘本部:我愿做那把醇厚深沉的低音(3)

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朴素的目标背后,需要更多的努力 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小说中描摹出低音提琴的气质——一个低音提琴手深爱着剧团里的女歌手,却总没有勇气告白。

最朴素的目标背后,需要更多的努力

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小说中描摹出低音提琴的气质——一个低音提琴手深爱着剧团里的女歌手,却总没有勇气告白。这种无法割舍的心情和他终身依赖的乐器——低音提琴是那么的相似。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个育人目标看似朴素,但从另一个方面想,它的要求很高。如果真的能够把学生教育成“有普适认知,做实事,有协作能力,能独立生存”的人,实际上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这件事,比拿多少分数,考取多高成绩更有价值。要达到这一点,就要付出十倍的努力。

目前,青岛市中心聋校的高中阶段教育有两种培养方向供学生选择:一是进行职业中等专业教育,让学生毕业后即可参加工作,自力更生;二是以参加高考为目标普通高中教育,让孩子有机会走进更高的教育殿堂。学校根据就业现状,开设了服装、烹饪和工艺美术三门中专主课,还设有美容美发、汽车美容、厨政、家政、电商、人工智能等选修课程。

近几年来,聋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创业就业需求,不断探索改革课程设置,通过开设这些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生活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在劳动能力的养成中培养学生自信、健全的性格,给孩子和家长注入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动力。

“青岛市中心聋校的孩子们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权越来越高,除了普高有不少学生转向职业教育,也有少数有职业教育转而冲击大学。“刘本部说,“相比普高学生,职业中专孩子考取大学的难度更高,面临的心理压力也更大。”我们会尊重他们的选择,真正实现校内的普职融通,无论是在文化课程学习上还是职业选修上,学校都会给予全力支持。”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刘本部一边积极走访国内企业,筛选合适专业;另一边求取教育圈内外朋友帮助,联络各类优质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对我们学生的认可度很高,评价他们有匠人精神,工作起来专注敬业,生活中又阳光善良。”不仅如此,在刘本部的联络下,不少企业的技术员、设计师、工程专家和民间工艺大师都志愿到学校给孩子们义务授课,寒来暑往,年年不绝。

一个“为孩子操一辈子心”的慈父

曾经有一度,低音提琴被视作“只能发出隆隆低音”的家伙,原意拉奏它的人也屈指可数。然而,正是这个体积大、发音低的弓弦乐器构成了乐队中低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

实习动员会是青岛市中心聋校坚持推行了12年的活动。要驶离学校这座港口,抵邻踏入社会的中转站,对听障学生来说格外困难。刘本部察觉到了孩子们的不安,在每年的实习动员大会上,他都会去讲实习第一课,把最真实、朴素的话送给这些即将离巢的雏鸟:“这个社会并不冷漠,离开了学校,仍然会有人关心你们,只不过更多的,需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作规范,你们要尽快适应跟学校不一样的生活,坚守‘吃苦耐劳'这四个字,用自立自强和勤奋赢得别人的尊重。”

刘本部不仅关注学生在校生活,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未来生活同样关注。聋校的老师们会定时通过手机与家长沟通孩子们的近况;每到寒暑假,学校会帮助家长适当学习一些日常手语;经常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则是帮助父母完成家务,如,做一道或几道家常菜,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增进家庭幸福感。

“如何教育孩子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的话题,对于这些听障家庭来说,更加不易。”刘本部说,残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走极端,有的家长会过分溺爱,有的却会对这些孩子缺乏耐心。“学校老师在日常与家长的沟通当中,传递的非常关键一点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当作普通孩子一样看待,在他们的缺陷上给予必要的关爱,在相处中给予他们与健全人同样的尊重。”

为了让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面貌,学着去正确对待自己不完美的孩子,刘本部编著出版了《师爱无声——我们的教育故事》一书,书中汇集了聋校历届师生的真实故事,面对特殊儿童内心的敏感脆弱,让我们看到了特教老师是如何用无声的师爱,做耐心细致的抚慰;又让我们看到孩子们逐渐走向阳光,教师们的内心又是何等的满足与幸福。师生相处中的点滴琐事,从书中细腻地里流淌出来。

文章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网址: http://www.sxdsjyrs.cn/zonghexinwen/2022/0224/1044.html



上一篇: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快乐数学系列教研
下一篇:草场街小学开展“认识人民币”主题实践活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投稿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编辑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版面费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发表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