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地得(2)

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 教科书被定义为“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本

二、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

教科书被定义为“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本文研究了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北师大版”)的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的”“地”“得”三个字出现的时间、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人教版教材分析

“的”“地”“得”这三个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的首次出现,都在一年级上册,具体情况是:

1.“地”在第13页“土地(dì)”一词中出现,同时“地”也作为结构助词出现在本页的《轻轻地(de)》一文的标题中。这节课关于生字的教学目标是: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体验童趣。由此可见,在生字“地”的两种不同意义均出现在课文中时,因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汉语拼音教学,故没有对“地”进行过多教授。

2.“的”在第23页《欢迎台湾小朋友》一文中的“热情的(de)话儿说不完”一句中出现。这个字同样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教学环节,与上文“地”情况类似,同样没有对生字进行过多教授。

3.“得”在第114页《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的“你说得(de)对”一句中出现。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中,“么”和“得”都读轻声。这节课关于生字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在本课,“得”字以结构助词的形式出现,且作为会认字出现在了课后生字表中,在教学建议中仅对于这个字的轻声读法作了着重要求,其余没有做要求。

(二)北师大版教材分析

“的”“地”“得”这三个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北师大版)的首次出现,在一年级上册、下册中(小学生处于6岁左右),具体情况是:

1.“的”在一年级上册第68页《大家都说普通话》一文中的“风有风的话”中出现,并作为本课会写字之一。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中,对于《大家都说普通话》一课的教学建议是:结合儿歌指导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字。在课文理解部分,着重说了在“鸟的”“风的”等以“的”字结尾时,注意轻声处理,其余没有做过多建议。

2.“地”在一年级上册第86页《冬天是个魔术师》一文中的“他呼地(de)一吹”“一会儿大地(dì)就变白了”中出现。“地(dì)”作为本课会写字之一。本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中,在生字部分针对“地”,教师用书中明确提到了:多音字“地”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了解用法,今后进一步巩固。教学中可以用扩词、说短语的方法了解用法。

3.“得”在一年级下册第96页《快乐的小公鸡》一文的“你就会得(dé)到快乐”一句中出现,并作为本课会写字之一。“得”作为结构助词第一次出现出是在二年级上册中,第13页《小猴吉吉》一文的“吉吉摔得(de)眼冒金星”。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中,对于《快乐的小公鸡》一课的教学建议是:指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会写的8个生字要求按笔顺规则认真地写。在具体实施建议中,对于生字只是一班的笔顺指导,并未对“得”字有其他说明。

对于“的”“地”“得”三个字,两个版本的教材均在一年级进行了知识点安排,且均涉及了三个字的结构助词用法。但除了北师大版对于“地”字说明了其是多音字,且有不同用法,今后会进一步巩固外,北师大版其余两个字和人教版的三个字均为提出生字的结构助词用法。

然而,通过研读教材,本文发现,在课后练习中,无论是“照样子填空”或是“造句”,都多少涉及这三个字的结构助词用法。中年级开始,习作要求提高,到了高年级小学生作文更要求语句通顺。若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对“的”“地”“得”三个字的结构助词用法进行讲解,在习作中就极易出现错误。

三、结构助词“的、地、得”三字的实际教学

(一)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弱化三字的联系区别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首先在拼音学习阶段学习生字“地”与“的”。前者是帮助学生声母“d”,以生字带拼音;后者是在学习“zh、ch、sh”这一课中作为选文的一个生字。上述两个生字在一年级阶段只要求会认即可。至于生字“得”则是在一年级上册后半段的课文学习中学习的,同样也只要求会认即可。教师在组织一年级教学时,没有将重点放在“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和使用规则上,而是只针对本课的拼音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文章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网址: http://www.sxdsjyrs.cn/qikandaodu/2021/0701/660.html



上一篇:的地得三兄弟
下一篇: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投稿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编辑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版面费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发表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